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率军数万进逼宗城,李世积弃城逃往洺州,被刘黑闼追上,损失步军五千人,“仅以身免”
。
李世积在洺水之战中,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,李世民进击自称鲁王的徐圆朗,连取十余座城池,迫使江淮义军首领杜伏威入朝。
李世民鉴于局势初定,留李世积与淮安王李神通、行军总管任瑰等继续讨伐徐圆朗,自己则班师回朝,经连续升迁,他官拜左监门大将军。
之后,徐圆朗又占据兖州反叛,朝廷授李世积为河南道大总管,前往讨伐。
不久后,李世积便擒获徐圆朗,斩其首级献给朝廷,兖州就此平定。
李渊命李世积与赵郡王李孝恭、岭南道大使李靖、怀州总管黄君汉一同讨伐江淮义军首领辅公祏。
李孝恭、李靖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,李世积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,攻取辅公祏占据的寿阳,直抵峡石,辅公祏的部将陈正通率兵两万屯驻在梁山,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三万,用锁链连接大战船,以阻断长江的航路。
陈正通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,分守水陆两路,以此抵御唐军,李靖等首先攻破陈正通、冯惠亮等人所驻的博山、青林等地,旋即进兵丹杨。
辅公祏闻讯后大惊,企图率残部弃城东逃。
李世积乘胜追击,在武康县将其斩杀,并分别捕杀其余党,江南自此平定。
李世民即位,拜李世积为并州都督,赐封邑九百户,李世积为避李世民之讳,又去除姓名中“世”
字,改名为李积。
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,决定出击东突厥,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,以张公瑾为副,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。
李积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,与华州刺史柴绍、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统率十几万军队,都接受李靖的统帅,诸将分道出击突厥。
李靖率精骑三千夜袭定襄,颉利可汗误判唐军兵力,仓促北撤至戈壁沙漠边缘,其部众多有叛离。
李积从云中出发,在白道与颉利可汗军遭遇,唐军奋力冲杀,突厥溃不成军,颉利可汗战败后,向西逃往铁山,收集残部数万人,派使者求和,朝廷命鸿胪卿唐俭、将军安修仁前去安抚突厥。
李积与李靖会师,二人商议说:“颉利虽然战败,人马还多,如果走过沙漠,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,道路遥远险阻,就很难追上他们了。
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,突厥必定放松戒备,我们随后去袭击,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。”
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:“您的这番话,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。”
于是一起定计,李靖率兵连夜出发,李积领军跟进。
李靖行军至碛口,突厥四处溃逃。
颉利率部众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,被李积阻拦。
突厥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积,李积在俘获五万多人后顺利回师。
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,朝廷授李积为金紫光禄大夫,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。
其后,李积因父丧离职,在不久又获起用,官复原职,改封为英国公,世袭蕲州刺史。
当时,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,不到州郡就任,于是他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。
李积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,令行禁止,颇为称职,李世民曾对侍臣说:“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,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,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。
朕现在委任李积在并州,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。
边塞安静,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?”
李积被征调入朝,任兵部尚书,他尚未赴任,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、仆骨、回纥、靺鞨、霫等部族,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·思摩。
思摩率部众进入长城,退守朔州,并派使向唐朝告急。
朝廷命营州都督张俭统率所部直逼薛延陀东境,李积被授为朔州道行军总管,率步卒六万、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,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、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等分兵抵御。
大度设率三万骑兵追击思摩不得,却遭逢李积所率唐军,大度设大惊,急忙自赤柯泺北撤。
李积挑选所部及突厥的骑兵共六千人,穿越直道、白道川,在青山追上薛延陀军。
大度设在诺真水勒兵备战,战阵横亘十里,突厥骑兵先与之交战不利,大度设乘胜追击,射死唐军战马众多。
李积命骑兵下马,持长槊直冲,大破薛延陀军,斩首三千余级,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,大度设独自逃走。
李积回师定襄后,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,俘获其百姓一千余口以及众多马、羊。
战后,李世民封李积的一个儿子为县公。
皇太子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、驸马都尉杜荷、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勾结,企图谋反。
李世民得知后,将李承乾幽禁别室,命李积与司徒长孙无忌、司空房玄龄、特进萧瑀等共同审问此案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