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武承嗣还劝武则天杀掉李孝逸、韦方质等许多声望甚高,但不曲事武氏的文武大臣,大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文武大臣,无疑为武则天称帝扫清了道路。
武则天称帝后,以其子李旦为太子,武承嗣就瞄准了太子这个位置,他懂得只有先当上太子,将来才能当上皇帝。
他不断派人向武则天游说、乞请,同时极力讨好武则天和其宠臣,谋求争得他们的支持和赞同。
武承嗣令凤阁舍人张嘉福,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,请立武承嗣为太子。
王庆之屡求见,“以死泣请”
。
其请求变易太子的理由是“神不欲歆类,氏不祀非族”
。
既然武氏为皇帝,就不应该以李氏子孙为皇嗣。
由于宰相岑长倩、格辅元反对变易皇嗣之议,武承嗣遂指使酪吏来俊臣诬陷岑长倩、格辅元,和司礼卿兼判纳言事欧阳通等数十人谋反。
岑长倩、格辅元等数十人全部被杀,大臣李昭德因奉命杖杀了王庆之,他又以武承嗣既为亲王,又为宰相,权势太重,建议罢免了武承嗣的宰相职务。
当时“酷吏恣横,百官畏之则足,昭德独廷奏其奸”
,因此,李昭德就成了武承嗣和来俊臣等酷吏的眼中钉,后来李昭德被流放、被杀,与武承嗣,来俊臣等的陷害有极大的关系。
为了争做太子,武承嗣除残酷迫害反对者外,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。
武承嗣率5千人上表,请加尊号“金轮圣神皇帝”
,又率二万六千余人,请加尊号“越古金轮芒神皇帝”
,武承嗣等两次请加尊号,武则天都接受了,并高兴得大赦天下。
武则天宠信薛怀义、宠相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。
武承嗣、武三思兄弟,对薛怀义“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”
,“怀义欲乘马,承嗣、三思必为之执辔”
,对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,他们“争为执辔,谓易之为五郎,昌宗为六郎”
。
武则天对武承嗣很信任,她觉得武承嗣等人的“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”
,也有道理,所以在立子、立侄为太子问题上,长期犹豫不决。
可是,在朝廷大臣李昭德,狄仁杰、吉顼等人的不断劝说下,武则天终于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后决定。
武承嗣因为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,忧愤而死,赠太尉、并州牧,谥曰宣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