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此处,笑意更浓。
可惜时值秋日,庄上秋收临近眼前。
庄子是公府最大的经济来源,马虎不得,大太太同大奶奶心思早飞到别处,半点没看见二太太略带得意的脸。
天下太平。
一到秋收,操心的不止承平公府的当家。
林家一亩田土都无,银钱皆是死物,用一分少一分。
广宁的铺子无人照管,也收不上几个钱来。
玉娘便动了买铺子的心思。
京城人生地不熟,靠着丹旭一个小厮,十分不中用。
索性托了魏文明留意。
京城里好地段的铺子贵倒不怕,只是常年被权贵人家占着,想买人家还不卖。
从进京到现在,只寻了两处专租与举子考试的小院。
玉娘有钱无处花,先买了再说。
横竖离着贡院近,日后拆了自家修房子住也使得。
铺子却只有外城的铺子,皆不好,只得继续等着。
按说寿宁伯坏事,他那铺子该官收卖了。
谁知圣上又留着做公主的嫁妆,并不发卖出来。
林家一难,成就的是皇家。
如此看来,背负点骂名倒也不冤。
玉娘买了房子,欲打发人告诉林贞一声,孟豫章接了差使,趁着早间请安的时候说了。
此事无须瞒人,又是好事,一屋子女眷纷纷恭喜。
孟豫章又道:“是师父寻的地方,有他在,自有举子愿意住,便是沾点书生气也是好的。”
林贞道:“烦你替我与师父带声好,我们家劳烦他了。”
“好。”
孟豫章应了,便抬脚出门,一屋女眷他不便久留。
女眷们因赶上置产的话题,发散开来,为今日的茶话会平添了几分趣味。
秋收一过,承平公府管事的人又松快了一些。
年货还得过一阵才能押来——先把米面换成银钱才好押运。
中饱私囊是必有的,水至清则无鱼。
能做庄头的,皆是心腹,主人家睁只眼闭只眼算了。
因大小姐明年要出门,家务事便要学上一二。
大太太索性把三姐妹连带林贞一齐请去旁听上课。
日子总算没那么无聊了!
在大太太的上房呆了几日,林贞更加全面的了解承平公府。
如如今田庄八个,其中两个是祭田,收益全族均分,大房想多占点也只能微微动些,多了亲戚们就该闹了。
余下六个田庄,一年只有五六千两。
铺子是老祖宗的基业,分家都不舍得分出去,方才保住一年万余收益。
林贞想起云母铺子一年十几万的毛利,果然是往人心口上插刀!
一万两看着多,实则最不经花。
年下新衣裳做下来,皮子带绸缎,一口气去了两千两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