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达
-徐达是在1353年加入朱元璋起义军的。
当时朱元璋回乡募兵,徐达应募而来,他和朱元璋是同乡,两人自幼相识,从此便开始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,成为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。
结局-徐达结局是病逝。
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,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。
在病情稍有好转后,次年二月病情突然加重,随后便与世长辞。
徐达死后,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,谥号武宁,赠三世皆王爵,赐葬钟山之阴,御制神道碑文,并且让徐达配享太庙,位列功臣第一,以表彰他为明朝建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。
——————
常遇春
-常遇春是在1355年加入朱元璋军队的。
起初,他在绿林大盗刘聚麾下,但他觉得刘聚只知打家劫舍,没有长远的志向。
当朱元璋率军攻打和州时,常遇春便主动归附朱元璋。
朱元璋见他身材魁梧、果敢勇猛,就将他留了下来,开启了常遇春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生涯。
结局
-常遇春结局是暴卒而亡。
洪武二年(1369年),常遇春北伐中原,在七月七日这一天,大军南撤返回的时候,他暴卒于军中,年仅四十岁。
-朱元璋听闻常遇春的死讯后十分悲痛,追封他为开平王,谥号忠武。
并让画师为常遇春绘制身穿龙袍的画像(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),还将常遇春配享太庙,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二。
——————
傅友德
-傅友德起初是刘福通起义军的将领,后跟随明玉珍,因不被重用而转投陈友谅。
在1361年,朱元璋进攻江州(今江西九江),傅友德投降朱元璋,从此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一员猛将。
结局-傅友德结局悲惨。
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朱元璋大宴群臣,在宴会上,朱元璋对傅友德有所不满,指责他不敬。
傅友德起身告罪,朱元璋仍不依不饶,要求傅友德把两个儿子带来。
-傅友德领命而去,当他带着两个儿子返回时,朱元璋又故意找茬,责备他带儿子进宫竟然不带佩剑。
傅友德悲愤之下,当场将两个儿子的首级砍下,扔到朱元璋面前。
朱元璋见状大怒,命傅友德自刎,傅友德毫不畏惧,横刀自刎而死。
-他死后,家属被发配到云南、辽东等边远地区,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,令人唏嘘,这也反映出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猜忌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。
——————
李文忠
李文忠于1353年(至正十三年)14岁时在滁阳(今安徽滁州)投靠舅父朱元璋。
朱元璋收其为养子,令其改姓朱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