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代国那辽阔无边的草原之上,阳光一如既往地倾洒而下,恰似金色的薄纱,轻柔地覆盖着大地。
牧群宛如悠悠的云朵,悠然地飘荡着。
然而,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王庭之内却被凝重的气氛紧紧包裹,仿佛一场狂暴的暴风雨正从遥远的天际急速赶来,即将掀起惊涛骇浪。
拓跋什翼犍,这位统治代国多年的王者,岁月的痕迹虽已深深镌刻在他的面容之上,但暮年的他,目光仍旧如苍鹰般锐利无比。
往昔在马背之上的征战岁月,以及政治风云中的纵横捭阖,赋予了他一种超凡的睿智,能够洞悉人心最幽深、最隐秘的角落。
近来,苻坚所领导的前秦势力蒸蒸日上,其对代国的觊觎犹如一把高悬于头顶的锋利宝剑,让拓跋什翼犍的内心忧虑如潮水般汹涌,沉重无比。
他深深地感觉到风雨飘摇的时刻即将来临。
为确保代国的传承安稳,拓跋什翼犍早早地立下孙子拓跋圭为王位的继承人。
此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泊,瞬间在王庭内外激起了层层浪涛。
在拓跋什翼犍心中,既已选定继承人,便绝不容许有任何潜在威胁存在,哪怕一丝阴影,他都将以王者的决然气魄将其驱散。
尤其是对于可能对孙子拓跋圭王位构成危险的人,宁可错杀,也绝不放过。
与此同时,苻坚帐下的苻融肩负着重大使命,悄然踏入代国这片神秘且充满危机的草原大地。
苻融在前秦朝堂之上声名不显,宛如隐匿于暗夜的枭鸟。
但他智谋过人,恰似潜伏于暗处、善于捕捉时机的猎豹,总能直击要害。
他深知此番任务干系重大,稍有差池,不仅自身性命难保,还会让苻坚的宏图霸业毁于一旦。
故而行动格外谨慎,藏身于最隐蔽的角落,如同从未在代国出现过一般。
凭借着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,他迅速锁定了拓跋寔君与拓跋斤这两颗极具利用价值的棋子。
一场惊心动魄、波谲云诡的权谋较量,就此缓缓拉开帷幕。
一日,王庭议事。
拓跋什翼犍高坐于上,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,低沉且富有压迫力地开口:
“今我代国,看似安稳,实则暗潮涌动。
前秦虎视眈眈,诸位有何良策?”
拓跋寔君心领神会,抢先一步,身姿挺拔地走上前,单膝跪地,行了个标准的大礼,神色间满是恭敬:
“父王,儿臣以为,当下最为紧迫之事,乃是加固与周边部落的联盟。
儿臣愿亲赴各部,陈说利害,以唇齿相依之理,晓谕他们与我代国同仇敌忾。
儿臣深知,各部所求各异,有的部落缺粮,我们可提供谷物,解其燃眉之急;有的部落缺铁器,我们便以精良兵器相赠,助其壮大武力。
投其所好之余,再动之以情、晓以大义,定能让他们心悦诚服,携手抗秦。
而且,儿臣还准备带上各部寄养在我代国的质子,以显我代王的诚意与信任,让他们无后顾之忧。”
说罢,微微抬头,目光却不敢与拓跋什翼犍对视太久,生怕被看出一丝破绽。
拓跋什翼犍微微眯起双眼,目光中审视之意尽显:
“嗯,想法固然不错,只是人心难测,你凭何确保能说服他们?”
拓跋寔君心中一凛,后背悄然渗出一层冷汗,表面却依旧镇定自若,不慌不忙地回应:
“父王放心,儿臣素与各部有些交情,知晓他们的习性与顾虑。
此前与某部落交易时,儿臣曾帮他们化解一场物资分配的纠纷,赢得了些许好感。
再者,儿臣会挑选能言善辩之士同行,遇有异议,也好随机应变。
况且,有苻融……”
话到此处,他猛然惊觉差点说错话,忙改口道:
“有父王的威名震慑,各部想必也不敢轻易忤逆。”
拓跋斤见机行事,也赶忙上前一步,附和道:
“大王,臣负责后勤保障,物资调配之事,臣定全力协助世子。
且臣听闻,前秦近日有使者频繁出入一些部落,臣愿暗中留意,若有异动,及时禀报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