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息慕舆根的叛乱后,慕容暐为安抚人心,大封功臣。
未曾料到,此举竟带来意外之果。
功臣权势渐重,慕容暐的几位叔叔趁机大肆扩权,将大权牢牢握于手中。
对于年仅十岁的慕容暐而言,尚无法掌控皇宫,更别提国家权力,实是别无他法。
可足浑氏仅能在皇宫内逞威,军国大事仍需依靠他的几位叔叔。
然而,这一局面反倒促使燕国迎来一段平稳发展期。
此时的燕国,拥有令人称羡的兄弟名将组合。
哥哥慕容恪智勇双全,威望颇高;弟弟慕容垂战功赫赫,威名远扬。
兄弟二人亲密无间,彼此信任并相互支持。
慕容恪主理朝政,大力改革,严整吏治,致力于发展经济,使得国内政通人和,百姓安居乐业;慕容垂则驰骋沙场,抵御外敌,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令周边胆寒。
由于在可足浑氏面前,慕容垂愈发强势霸道,全然不把那可足浑氏放在眼里。
最终,慕容垂不顾可足浑氏的阻拦,毅然将自己前妻的妹妹小段氏迎娶进门。
慕容垂每次见到可足浑氏,眼神中都透着不屑与挑衅。
可足浑氏在慕容垂的威严之下,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嚣张气焰,变得唯唯诺诺。
此时的慕容垂,身边既有可足浑氏的妹妹,又有前妻的妹妹,享尽齐人之福。
但他深知,这不过是他称霸路上的一点小小慰藉,他的目光,始终瞄准着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。
时光流转至公元
364
年,二月,春寒依旧。
慕容恪认为燕国已积攒足够力量,决然派遣大军挺进河南。
四月,许昌、汝南、陈郡等地瞬间陷入战火纷飞之中。
慕容恪与慕容垂兄弟协同作战,一内一外,配合默契。
慕容恪于中军帐内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;慕容垂于三军阵前冲锋陷阵,勇不可当。
凭借《太公秘书》的战力加持,燕军所向披靡,一路顺遂。
转瞬之间,来到公元
365
年三月,慕容恪与慕容垂的大军剑指东晋据守的洛阳。
此前,后赵覆灭,北方大乱。
东晋权臣桓温于公元
356
年发起第二次北伐,成功收复洛阳。
然而未及十年,洛阳又面临战火。
桓温二次北伐时,曾势如破竹,其麾下将士英勇无畏,士气高昂,与后赵残军激战后收复洛阳。
怎奈东晋朝廷内部腐败,权力争斗不止。
对于桓温北伐所收复的区域,朝廷未予重视支持,疏于治理防护。
各级官员贪污成性,致使百姓困苦不堪。
军队补给常遭克扣,士气低落。
朝廷内部对防守之策意见相左,各方相互推诿,无人愿意投入人力物力。
在如此背景之下,给了前燕绝佳的攻取时机。
此时,东晋着名将领沈劲主动上书,请求赴洛阳效力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