慕容恪辅政之时,前燕国繁荣昌盛,步入辉煌之期。
慕容恪此人,文能安邦,武能定国,不仅在内政上颇有建树,令国家繁荣昌盛,而且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威名远扬。
其军事才能卓越非凡,更是入选了武庙
72
将,堪称一代名将。
奈何天妒英才,慕容恪英年早逝,否则,在他的辅佐之下,慕容家的燕国或许真能一统北方,成就千秋霸业。
民国时期的历史大师陈寅恪对慕容恪赞赏有加,称其为“十六国第一名将”
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慕容恪的赫赫威名并未广泛流传,众多读者对他的功绩知之甚少。
在此,我愿为他高声疾呼,期望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这位杰出的将领。
慕容恪之弟慕容垂,同样是燕国的风云人物,智勇双全,胸怀壮志。
兄弟二人齐心协力,目光共同聚焦于北方的乌桓部落。
说起这乌桓部落,那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少痕迹。
在三国时期,公孙瓒就曾与乌桓部落有过激烈的交锋。
而在后来,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,势力如日中天。
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、袁尚逃至乌桓族首领蹋顿处,与乌桓贵族相互勾结,妄图东山再起。
曹操为了彻底消除隐患,果断率领大军北征。
在白狼山,曹操的军队与乌桓军队狭路相逢。
曹操麾下大将张辽身先士卒,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,给予乌桓军队以沉重打击,甚至斩杀了蹋顿。
最终,曹操大获全胜,降服乌桓军民达二十多万人。
经此一役,乌桓部落元气大伤,衰落了长达百年之久。
如今,乌桓部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,稍有起色,却又被慕容恪与慕容垂盯上。
慕容恪与慕容垂深知,若能将乌桓之地纳入燕国版图,燕国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。
于是,兄弟二人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趁国内局势稳定,朝堂上下一心之际,率领燕国的精锐之师,浩浩荡荡地向辽西进发,志在征服乌桓。
当燕国大军抵达乌桓边境,还未来得及安营扎寨,乌桓的先锋骑兵便如一阵狂风般呼啸而来。
乌桓骑兵个个身强体壮,手持利刃,眼神中充满了杀意。
面对来势汹汹的乌桓骑兵,慕容垂毫无惧色。
他双腿一夹马腹,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敌阵。
手中长枪挥舞,寒光闪烁,瞬间便挑落数名乌桓骑兵。
慕容垂的英勇无畏极大地鼓舞了燕军的士气,士兵们纷纷呐喊着,跟随慕容垂冲向乌桓骑兵。
然而,慕容垂在与乌桓骑兵的交锋中,很快察觉到了对方的强大。
乌桓人不仅身材高大,力量惊人,而且骑术精湛,作战勇猛。
此外,这一带的地形复杂多变,对于燕军来说极为不利。
慕容恪与慕容垂深知,若要战胜乌桓,必须依靠巧妙的战术。
于是,二人在军帐中开始了紧张的商议。
慕容恪眉头紧锁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贤弟,此番与乌桓之战,局势极为严峻。
乌桓人向来悍勇,且熟悉地形,我们若贸然行动,恐怕会陷入困境。”
慕容垂微微点头,回应道:“兄长所言极是。
但我有一计,或许能破敌。
我曾在古籍中读到一种神奇的阵法,名为‘九曲黄河阵’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