些只为一个目的,那就是名正言顺地拖延时间,拖到柯九他们回来,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柯九揣着信,和大刘他们赶了一天多的路,在第二天下午到达了庆川城外。
大伙儿停下,柯九当着他们的面展示了一下信件完好的封碱,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打开。
三人中,只有柯九念过三年私塾,王捕头在衙门当差多年,也连蒙带猜认识一些字,大刘是妥妥的文盲,就更别提其他衙役了。
于是柯九举着信念了出来,听完后,大家都对陈云州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王捕头一拍脑门:“绝了,我老王在衙门当差快二十年,就没见过陈大人这样聪明的人。
咱们只要把庆川的粮商引到庐阳,冉奎他们这计划就不攻自破了。”
柯九笑嘻嘻地说:“那可不,大人可是堂堂的状元郎,神人下凡,岂是我等凡俗能比的?走吧,咱们三队分头行动,一定要尽快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,庐阳能不能便宜买到粮就看咱们了。”
三人把箱子里的钱一分,然后就各自带着人进了城,直奔各家粮铺而去,听说庆川的稻谷只要七十文一斗,他们都高兴坏了,当着粮铺的人就提起了庐阳现在离谱的稻谷大米价格。
三支队伍在各个粮铺转了一圈,刻意放出风声后,柯九他们又花钱收买了许多乞丐在城里散播消息,说庐阳县因为去年严重的旱灾,现在极度缺粮,稻谷都涨到了三百多文一斗,还供不应求。
于是,只用了一天,庆川城内连三岁的小儿斗知道庐阳县缺粮,稻谷价格奇高,当地百姓都要饿死了。
对于这样的流言,精明的商贾自然是将信将疑的。
但巨大的利润使人疯狂,如果这事是真的,那将能赚取比现在多几倍的利润。
于是有心人开始寻找庐阳来的人打听这个消息是否属实。
两地虽隔了七八十里,但还是有少许结亲或是走卒贩夫来往的。
这些人证实了坊间传闻,现在庐阳的粮价确实贵得离谱。
就在商贾们还在犹豫时。
三支不同的队伍,各自带着十余辆马车,装着满满的粮食出了城,直奔庐阳的方向。
有心人打听这三支队伍的来历,很快就摸清楚了。
他们是来自庐阳的商队,因为人少本钱少,所以只租了这点车,买了两百多石粮食回去,还说等转手卖了挣了钱还会再来。
一听这个,不少商人都坐不住了,陆陆续续准备了不少稻谷,雇了人手和马车,启程前往庐阳。
这些都还是小打小闹,直到第三日,庆川大商人夏喜民组织了一百辆马车,带着上千石粮食杀向了庐阳县。
马车绵延数百米长,光是经过城门就用了一刻钟的时间。
这事在庆川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因为夏喜民是庆川数一数二的商贾,家财万贯,而且为人豪爽仗义,在庆川名声很不错,尤其是商界中人更是唯他马首是瞻。
他这一带头,又有数家商贾带了几百上千石粮食涌向庐阳。
完全不知道大笔大笔的粮食即将冲击庐阳的市场,冉奎等人还在做着发财,用高价将这批粮食贷出去,既赚高粮价的丰厚利润,又赚高利贷的高额利息。
不过他们比普通百姓要精明很多,看着官府忙忙碌碌,又是登记造册,又是排队的,就是一直不发种子,他们就猜到了陈云州应该是在拖延时间。
-->>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