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泌哪里肯接受。
皇帝转向一旁韦见素等人,看了一周,却不问韦见素,对房琯道:“房相,你们说说,我大唐开国至今一百五十载,朝堂上可有穿紫衣却无官职之人?”
房琯道:“回陛下,向来是三品以上官员方可服紫。”
皇帝道:“就是嘛,祖宗留下来的规矩,我怎么能不遵守?”
韦见素等人见皇帝竟用这样的办法逼李泌任职,都忍俊不禁,也劝李泌道:“陛下求贤若渴,先生就不要再推辞了。”
李泌道:“我本山中闲人,过惯了惫懒闲散的日子,只因情势危急才来为陛下助阵,略尽绵力,实非为官之才。”
皇帝道:“我本有意拜先生为相,正因先生自有高志,不敢以此为难,才改了这行军长史。
授此官职只为行事方便,渡过眼下难关为要。
待两京克复、逆乱平定,自当满足先生归隐山林之志。”
韦见素等又纷纷相劝,李泌这才答应暂摄行军长史一职,接下圣旨。
又请道:“陛下既然广纳贤才,臣也向陛下举荐一人。”
皇帝自然明白他要举荐谁,说:“先生举荐之人,我定仔细度量,请讲。”
李泌道:“原京兆少尹吉镇安,系臣同门师弟,与臣也相熟默契,臣请荐之为元帅府行军司马。”
皇帝对李泌一向是言听计从,这回却没有像往常般一口应承,瞟了一眼他身后的菡玉,缓缓道:“行军司马掌弼戎政,吉卿十余年来一直从文职,与武械几无接触,恐不相适。
我听说吉卿长于文书,不如改判掌书记一职,掌朝觐、聘问、祈祝,都是吉卿擅长之属。”
元帅府行军司马仅次于行军长史,战时军械粮备都由司马掌管,如此军事要职,皇帝自然不肯让一个杨昭的旧属担任。
但菡玉是李泌举荐,从司马一下落到掌书记,皇帝自己也觉得这个职位太低了,驳了李泌脸面,又道:“如今朝中文臣也不齐,吉卿正当年少力强,不如兼任礼部侍郎,不知吉卿可愿多出这一份力?”
礼部掌礼仪、科举,眼下这兵荒马乱的,科举自然没法照常进行,礼仪也都从简,礼部侍郎听着响亮,也就是一个虚衔。
菡玉好半晌没回答,李泌回头看她,只见她面色极是冷淡,轻轻唤了她一声,她方上前道:“臣自知鲁钝,难以推陈出新,熟练之事或可胜任,因此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,以免臣之疏漏损及陛下威仪。”
皇帝问:“哦?那吉卿熟练于哪个职务呢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