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果就是,这群大夫们来上参元珑,然后被贬了官。
在元珑求情之后,他们还要感恩戴德叩谢元珑,同时心中庆幸没有被贬去岭南。
毕竟岭南离洛阳最远,民风彪悍,他们这些纯文臣去了那里,怕是活不过几年就要与世长辞。
在大夫们退出紫光殿后,沈济幽幽开口:“珑儿是怎么想的,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岭南?”
不让沈修璟去岭南便罢了,还不让被贬的官员去岭南。
沈济实在是想不明白。
“因为日后我要去岭南啊。”
元珑理所当然的说。
沈济盯着元珑的表情看了许久,确定她没有开玩笑之后才说:“给阿爹个理由。”
理由就是她在等着叶小福手里的玉米、番薯、土豆以及各种高产的作物,去岭南可以更快地培育更多的种子。
不过这个理由过于超前。
她摸摸鼻子,有些心虚的说道:“我听说占城有一种米叫籼米,口感比之粳米要差一些,种植不需要水田,产量比粳米要高。”
“籼稻在江南可以一年两熟,若是在岭南,便可以一年三熟。”
“若是岭南的地方官,是和我有过节的,那我就没法安心在岭南种地啦!”
粳米是水稻,籼米是旱稻。
口感上两者差别很大,但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,能吃饱就是最好的事情,口感不怎么重要。
毕竟对于百姓来说,米是精贵的粮食,不是逢年过节和重大事件,是不舍得吃米的。
沈济表情凝重了许多。
要知道,如今的种地是在轮休,即便是产量重地的江南,水稻也只是一年一作。
他沉声问道:“珑儿说的籼米,若是种在普通的田地中,一亩能产多少米?”
“至少这个数。”
元珑伸出了巴掌,表示有五石,差不多四百斤。
若是换成后世的杂交水稻,还能再翻个几倍。
不过现在的四百斤,已经足够多了。
沈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,他忍不住问道:“珑儿可知,如今最好的水田可得米几石?”
元珑收回了两根手指。
三石。
大宣最好的水田,也只能得到两百多斤的粮食。
若是田地的肥力差了,粮食的产量也会跟着下降。
籼稻的产量,可以说是粳稻的一倍!
“莫说一年三熟,便是一年两熟,也足够了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