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孙家利用与官府关系,到处启动造城工程,给信州、饶州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,孙家的灭亡,很多工程做了一半也没有银子来收场,都摆烂在那里。
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造成了无数百姓无家可归,无地可种。
马上要过年了,这些问题都凸显出来。
刘文昌立即下令各县都做好相关统计,把所有未完结工地和受害的百姓名册都呈报上来。
然后根据统计情况,开了府库,把没收的孙家财产都拿出来分发给各县,要求各县尽快把这些银子送到受害百姓手中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,并启动工程完成工作,把损失降到最低。
这些举措得到了各县官员的一致拥护,也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扬。
为了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够切实落地,刘文昌不辞辛劳地亲自前往各个地方进行巡视。
这一天,他抵达了丁溪银场,突然间收到了银场看管人员的报告,称最近有一些人潜入银场实施盗窃行为。
据了解,这些盗窃人员对于银场的情况非常熟悉,并且他们的身手极其高强,一般人难以接近。
这个银场曾经也是由孙道负责承包和开采,但目前处于临时关闭状态,只留下了少数看守人员驻守在这里。
于是,刘文昌要求看守人员带领他前去查看一下盗窃者的主要目标地点。
看守人员引领着刘文昌来到几口废弃的井口旁边,并解释说:“盗窃者们一直在这几口废弃的井里活动。
然而,由于这些井中的矿石已经被充分采挖,其中的矿石含银量非常低,几乎失去了再次开采的价值。
因此,我们已经往井内填入了大量的废石。
实在令人费解,盗贼为何会对这些废弃的井口产生兴趣呢?”
刘文昌心里暗自揣测,他觉得那盗窃之人必定是孙道麾下的心腹之人,而且还是知晓内部机密的核心成员。
这口废弃的老井里肯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此外,从对方展现出来的身手来看,这盗窃者必然是个高手,说不定就是之前逃脱法网的王氏兄弟。
怀揣着这些疑虑,刘文昌叮嘱那些看守人员不要轻易破坏现场,也不必太过在意这口废井。
毕竟,这废井之中又能有什么值得偷盗之物呢?只要看守好那些有价值的矿井就足够了。
看守人员纷纷点头,表示明白。
刘文昌随后返回州衙,迅速找来赵点水与杜泉二人,命令他们率领二十名士兵乔装打扮成看守银场的模样,前往废井附近潜伏守候。
他强调必须要将盗贼捉拿归案,解开这个关于废井的谜团。
赵点水很快就明白了刘文昌的意图,同时他也对这件事产生了怀疑。
他想起几天前在浦城边界与王一平和王三平兄弟交手时的情景,当时他就知道他们就在附近活动。
然而,对于这两人来说,赵点水实在太过熟悉了,只要一眼就能认出他们来。
于是,为了迷惑敌人并保护自己的身份,赵点水和杜泉决定采取一些措施。
赵点水特意留起了几撇小胡子,戴上一顶破旧的皮帽子,并将其压低至几乎遮住半个脸的位置。
此外,他还故意装作跛脚,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样子。
而杜泉则将自己的脸涂黑,头发也弄得乱糟糟的,穿上一件破旧的棉袄,看起来像是一个可怜的乞丐。
即使是刘文昌见到他们现在的模样,恐怕也难以辨认出他们的真实身份。
他们来到了银场,原来负责看守的人并没有产生任何疑虑。
他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盗窃事件,所以多派遣了几个人前来加强看守力度。
这些人白天的时候总是表现得疯疯癫癫、吊儿郎当,仿佛对工作毫不重视,但实际上,他们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那几口废弃的井口。
夜幕笼罩着大地,漆黑一片。
就在看守人员准备享用晚餐时,两道黑影悄悄地潜入了一口废弃的深井之中。
赵点水当机立断,命令士兵迅速封锁井口。
他心中盘算着,要守株待兔,看看这两个不速之客究竟能从井内偷走些什么宝贝。
夜晚的寒风刺骨,矿场上显得格外荒凉。
士兵们被冻得瑟瑟发抖,无奈之下只得纷纷钻进矿井里躲避寒冷。
然而,赵点水却大声斥责道:“你们这样把井口堵住,就算里面的人饿死了也不敢出来啊!
立刻撤出井口!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