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这么说来,是二伯娘王氏的问题了?谢慕林从未见过这位长辈,却对大伯娘杜氏印象很好,心里便有些打鼓,担心二伯娘不好相处了。
文氏却叹气说:“她并不是坏人,只是心思太细些,容易多想。
其实她也不容易……”
王氏嫁给谢瑁,是在谢璞文氏成婚之后的事了。
谢瑁原本另有未婚妻,从小儿就定下了亲事,女方接连丧亲,为了守孝,一再耽误了花期。
可对方既是世交,又有亲戚关系,谢瑁也只能一直等了。
没想到女方送走了一个个长辈之后,自己也病倒了,病了一年多,终究还是撒手西归。
谢瑁因着两家关系好,只能迎了牌位进门,又守了一年妻孝,年纪老大了方才重新议亲。
王氏本是县衙主簿之女,在湖阴这样的小地方,已经算是颇有体面的官家千金了,其实是不会给还未考中秀才功名的谢瑁做填房的。
然而她老子主簿大人很有上进心,听说谢家有子弟高中进士做了官,还攀上了贵女,成了皇亲国戚,就有心要跟皇亲国戚也做个亲戚,于是特地请了大媒上门,主动把女儿嫁给谢瑁。
大老太爷谢泽山多少有些察觉王主簿的用意,无奈媒人得罪不起,谢家又不想跟县衙的实权大佬结怨,让妻子涂氏去见了人,发现王氏品貌都还不错,就答应了这门亲事。
第279章牵连
谢瑁跟王氏婚后,感情还是不错的。
谢珙谢瑁都跟谢璞关系很好,私下通信时,曾经提过这一点。
文氏从谢璞的家书中,看到过他对堂兄的打趣。
想到谢瑁婚事上的不顺,他们夫妻二人都真心祝愿他能获得幸福。
然而,谢瑁科举不顺,考中秀才后,便频频落榜,前程有限,甚至还弃学从商。
王家人还发现,谢璞完全没有利用曹家权势来拉扯族人姻亲的意思,那位曹家贵女更是从来没到湖阴老家来过。
王家想攀高枝儿攀不上,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了。
他们不大看得惯谢家宗房对曹家这门贵亲的冷淡态度,很想要催他们去谢璞面前敲敲边鼓。
但由于王氏多年未孕,王家觉得自己说话没有底气,也不好多言,只是一味催女儿尽快生个儿子,站稳脚跟,好仗着儿子向公婆提要求。
王氏受娘家人逼迫,自己却迟迟未能有孕,便时常郁郁寡欢,身体不佳,过了好几年,才艰难地怀上了一胎。
谁知道生产的时候,她难产了,虽然最后顺利生下一女,却也伤了身体,无法再孕育子嗣了。
谢泽山与谢瑁都倾向于过继谢珙的小儿子谢谨昆为嗣。
王氏起初没多想。
她挣命生了个女儿,女儿体弱,不知会不会夭折,她哪里还有闲心管别的?只是见丈夫与公公这么早就开始谋划过继之事,心里别扭罢了。
然而,她不多想,她娘家却要多想。
女儿不能生了,外孙女又不如外孙金贵,还不定站不站得住,保险起见,还是要有个儿子的好。
过继是不能过继的,这辈子都不可能过继的。
过继了大伯家的侄儿,还有自家女儿什么事?王家说话就更没有底气了,甚至都没办法对女婿的家财指手划脚。
王家提的建议就是,由他们物色一个妾,替谢瑁生子,延绵香火。
只要儿子记在王氏名下,当成嫡子养,去母留子,也是一样的。
他家挑中了县衙一个吏员的侄女,农户出身,父母双亡,只有一个亲弟弟。
凭那个弟弟就能让姑娘听话,吏员一家更是任由主簿摆布。
这姑娘身体健康,性情温顺,定然好生养。
等她生了儿子,要处置也容易。
王家打着王氏的旗号,直接把人送进了谢家的门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