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晓晓一路上常听人说西域有美人,身带异香,眸含星河,走向你的每一步都像在舞蹈般动人。
又听说大漠清辉,绿洲潭水清可见底,驼铃悠扬是归乡的歌。
然而百闻不如一见,柳晓晓一拍大腿,说要去看看。
这小祖宗只要一开口说要什么,那就是真要了。
但雇来的马车和车夫不能送他进西域,近年来边塞形势紧张,烽烟四起,虽然最近刚进入对峙时期,但指不定哪天便又重新交战。
再说马车在沙漠中不利于行进,还极易陷入流沙,车夫又不曾进过大漠,自然是不敢冒这个险。
柳晓晓也不是那么不讲道理的人,让车夫把他送到关城附便好。
关城是中原离西域最近的一座大型城镇,然而说是大型,却也只是比起周围来好了那么一点儿,若是和江南比,不管是哪方面恐怕都差了老远。
战乱把这些城镇洗礼得残破不堪。
临走时车夫提醒他,边塞不比江南,盗匪横行,让他把值钱物件都藏起来,比如腰间那块勾玉。
柳晓晓依言把勾玉挂在了脖子上,藏在衣服下边儿。
他都忘了这勾玉是什么来历了,只是一直跟着自己,顺理成章便一直戴着。
柳晓晓是跟着一支商队进入关城的,因着他要去西域,大漠沙如雪,迷失方向后便是死路一条,沙暴会把尸身掩盖,于是整个人的存在就此消失。
所以为了能够顺利到达西域的中心乌弋城,柳晓晓需要一个可靠的向导和一头骆驼。
正巧那天一支往返于西域与中原的商队途经关山,柳晓晓运气好瞧见了,顺理成章地加入进队伍里。
这下好了,骆驼和向导都是免费的。
这商队本不经关城,因着最近关城战事紧张,怕被卷入战火。
然而战时特殊,商队目标小,官府便让他们“顺路”
给戍边的军队送粮,于是他们不得不走关城这条路。
商人们对此倒并无不满,没有国何来家?为军队送粮是义不容辞的事。
柳晓晓本还觉得官府实在是不讲人权,然而听络腮胡大叔这样说,一种“我现在是在边疆啊!”
的感觉才后知后觉出现。
——这里不是他的和平年代。
然而柳晓晓仍旧没对战争有个明确的概念,不如说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。
边关戒备他也不会觉得有多严重,在他眼中那便只是一个词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