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《长生殿》的戏曲原作相比,改编后的剧本很明显改变了角色的比重,也把故事的主题从“追寻”
转换到了“传承”
。
在这里,杨贵妃代表着所有世间已经失落的价值,只能在幻想中才能再次寻到,是“虚”
的部分。
太子李亨代表着现世的传承,是“实”
的部分。
苏晋江琢磨了两遍剧本,对角色作出了这样的理解:唐玄宗和李亨共同组成了一个“复合主人公”
,两个人的戏份加在一起,构成最后一幕的主题:过往不可追,未来仍有可为。
和苏晋江搭班扮演太子李亨的是个新人演员。
苏晋江跟他聊了聊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,但对方不以为然,坚持要用另一种方式去表演。
按照对方的理解,太子才是这出戏真正的主角,否则就无法解释编剧为什么要把太子李亨的戏份增加得这么重。
“苏哥,你是不是不了解这部剧的具体情况?”
“李亨”
说,“其实这部剧实拍的时候是两条线在走,一条线是讲《长生殿》的剧情,另外一条线是讲戏曲作者洪升的。”
“我知道啊。”
苏晋江说,“怎么了?”
“既然是双线结构,那这两边儿的剧情肯定是有照应的。”
“李亨”
对自己的想法很有把握,“洪升是康熙朝的人,也是盛世。
所以我觉着,这个作品最后一幕的基调肯定得是上扬的,很积极的那么一种感觉。
到了这一场,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已经是过去时了,月宫啊仙境啊,都是虚的。
只有太子才是真实的。
我建议咱们这样,你和贵妃呢就在后边,把月宫里那个‘虚’的氛围表现出来。
我呢在前面,表现新皇帝登基的气势。
台词说完了以后顺台阶走到你那儿,咱俩眼神一对,这么一虚实相接,‘继往开来’的主题就出来了。
你看怎么样?”
苏晋江一听,对方这意思很明确,就是要拿他当背景板。
可能这个“李亨”
原本是想演皇帝,但是被分到了太子组,想借今天这一出给自己加加戏,希望苏晋江别挡路。
苏晋江跟他沟通想法,但“李亨”
的态度很坚定,非要这么演不可:“苏哥,这么处理最简单,不需要花时间培养默契,咱俩各自演好自己那一块儿就行,就跟拍戏的时候分A组B组一个道理。
要是互动太多,万一有一方接不住戏,整场都砸了。”
言外之意,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,谁都别拖谁后腿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